近期,中东地区局势因胡塞武装的一项重大决定而再度紧张升级。7 月 27 日,胡塞武装正式宣布对以色列的海上封锁进入“第四阶段”,标志着红海冲突全方位升级。
胡塞武装此次封锁升级,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变化。在打击范围上,实现了全球扩张。军事发言人叶海亚·萨雷亚明确声明,所有与以色列港口有业务往来的航运公司船只,无论其国籍归属,也不管处于红海、地中海、印度洋还是公海等任何位置,都被纳入潜在打击目标范畴。并且,航运公司收到了 72 小时的最后通牒,必须在此期限内切断与以色列的合作,否则船只将如同“待宰羔羊”,随时面临攻击。
胡塞武装首次亮出高超音速导弹“哈蒂姆 -2”,该导弹射程可达 2000 公里,精度能精准到米级,凭借其卓越性能,足以突破现有的防空系统,给对手带来巨大威慑。“幽灵舰队”战术的运用更是别出心裁,利用改装的农用无人机、木制快艇(因其雷达反射面积极小,不易被察觉)以及巧妙截获商船 AIS 信号来定位目标,以低成本实现高效打击,让对手防不胜防。
面对胡塞武装的强硬举措,以色列迅速做出军事反击,但也陷入战略困境。早在 7 月 7 日,以色列空军就对胡塞控制的荷台达、拉斯 - 伊萨等港口发动突袭,试图摧毁油库、雷达站以及用于监视红海的“银河领袖号”货船,目的在于切断伊朗对胡塞的武器输送通道。然而,此次行动暴露出诸多问题。以色列空军依赖仅有的 7 架老旧波音 707 加油机,这严重限制了其远程持续打击能力;并且,此次行动未与美国进行有效协调,凸显了美以盟友之间的裂痕。同时,以色列在加沙、黎巴嫩(与真主党对峙)、叙利亚(面对伊朗驻军)和也门四条战线同时作战,军事力量分散,进一步加剧了后勤保障与情报收集的压力。
胡塞武装的封锁行动对以色列经济和全球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。以色列的港口运营濒临瘫痪,承担 60%钾肥出口的埃拉特港,因航线中断陷入 65 亿美元债务危机,装卸量更是暴跌 98%。海法港和阿什杜德港的贸易也严重受阻,远东贸易链全面崩塌,芯片、医药产品等不得不绕行非洲好望角,导致成本飙升 300%,交货延迟超过 40 天。民生领域也受到波及,汽车短缺致使二手车价格上涨 55%,电子消费品价格频繁波动。全球供应链同样遭受重创,苏伊士运河的集装箱通行量锐减 67%,油轮流量下降 18%。上海至欧洲航线的集装箱运费突破 1.1 万美元/40 尺柜,部分货主无奈选择空运。此外,也门国内 400 万人因航运中断流离失所,粮食援助延迟,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愈发严重。
借助伊朗的支持展开非对称战争。通过伊朗的帮助,胡塞武装获得山寨版 C - 802 反舰导弹、巡飞弹以及导弹生产技术,并建立起“手工作坊”式军工体系,以低成本的无人机迫使对手耗费高额拦截弹,有效提升了自身战斗力。国际社会对于此次冲突反应不一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虽威胁对伊朗采取“严重后果”措施,但回避地面作战;中国船只获得胡塞武装豁免通行,中国始终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加沙问题以缓解红海危机;欧盟内部意见分歧,希腊要求护航,德国则警告“护航即参战”,海军特遣队避开高危区域;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监控袭击决议(中俄弃权),中方同时警告勿将此曲解为军事干预的借口。
目前局势走向陷入僵局,胡塞武装明确表示,封锁终止的条件是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进攻并解除封锁。
#亚太瞭望台#
忠琦配资-忠琦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股-吉林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